全球傳動智能滾珠絲桿進給系統 牽起智能關鍵零組件產業鏈
因應工業4.0智能制造已是當前全球制造業主流發展趨勢,感測組件也被大量裝置于機械的各個關鍵部位,但如何才能「量得對、量得準」才是最重要關鍵。全球傳動科技(TBI)也在今年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南港一館L318發表最新產品「智能滾珠絲桿進給系統」,首創可直接感測滾珠絲桿預壓及溫度功能,未來還將擴大運用于該公司其他傳動組件上,牽起智能機械關鍵零組件產業鏈。
根據全球傳動科技分析,由于工具機核心在于進給系統,進給系統的精度關鍵又在于滾珠絲桿,該公司則向來秉持于傳動領域專業,致力提供客戶整體解決方案。近年來也持續收到工具機客戶反映,對于藉智能滾珠絲桿突破關鍵點的需求,在于該如何讓監控工作溫度變化更準確,以免產生熱變化而影響精度;且因為無論再精密的滾珠絲桿,在經年累月使用的磨耗下,都會導致預壓力失效而產生背隙。
所以亟須在異常發生前提示預知保養,才不會像過去只能進行定期維護,更換零組/配件,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者被動等待毀損過后才更換,衍生后續備品不足、產線不良品增加等問題,若能提前示警,還能同時達成兼顧質量管控、降低保養成本等好處。進而透過數據協助診斷故障,即利用傳感器提供數據供技師判斷,節省過去須經技師拆解后判斷,或送回原廠維修的時間和成本。
全球傳動總經理李進勝指出,有別于以往使用者無從得知傳統零組件狀態,犧牲生產效率及成本,現在則可透過埋入關鍵零組件里的傳感器回饋信號來呈現產品狀態,將相對提升臺灣廠商對外競爭的軟實力。
目前國際大廠亦正積極投入開發次世代智慧機械與工業4.0市場所需下世代絲桿進給系統,惟分析其專利應用技術,大多采用振動傳感器或溫度計間接估算預壓,仍有準確率低及易受干擾的缺點。
臺灣則由工研院智能微系統科技中心提供超薄型感測模塊設計與仿真分析技術為核心,串連上游榮剛材料科技公司的高穩定傳感器材料開發設計與處理技術、宏剛精密工業公司的復合式傳感器設計與加工技術,再結合全球傳動科技的智能滾珠絲桿模塊整合設計與回饋預析技術,交由洽群機械公司主動式進給系統實機測試,也藉此了解工具機業者的實際需求與功能。
由于直接將超薄型復合感測模塊整合至螺帽結構取代預壓片,不會因外掛而影響外觀設計,首創直接式感測絲桿預壓、工具機溫度的智能絲桿進給系統,無論動、靜態皆可實時監控預壓異常與否,提高導程準確度。
再經過標準通訊接口將感測數據與馬達信息融合,傳送到PC就能供預知保養、診斷故障,而不必外掛特殊控制器或感測系統;甚至可將反饋信息傳遞到控制器定位補償,形成閉回路控制控制智慧滾珠絲桿精度,以期提升服務價值,掌握智能機械的自主關鍵技術與專利布局。目前背隙判斷檢出率已>95%、力感測范圍0~7kN、溫度監控范圍0~200℃。
相關內容
發表評論
姓名: | |
內容: | |
驗證碼: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
評論信息